栏目背景图
全球首艘!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江門下水 料年產5000噸魚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5-05-27 17:24:44    文字:【】【】【
摘要: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可年产5000吨鱼,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
      【本報綜合消息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可年产5000吨鱼,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
      “湾区伶仃”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堪称“养殖航母”。
      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湾区伶仃”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而是由15 根方形立柱拼砌而成。通过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
      该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可为养殖的鱼提供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据悉,“湾区伶仃”号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量达5000吨鱼,助力大湾区实现“吃鱼自由”。
      技术层面上,“湾区伶仃”号采用了先进全电推进系统,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此外,它还搭载了高精度的GPS、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
      据介绍,“湾区伶仃”号在“游弋”的模式下,能够依据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情况,通过驱动螺旋桨运转,灵活调整航速、航向,精准找到适合养殖鱼群生长的水域。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船舶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减少水阻力,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在静态养殖期间,“湾区伶仃”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可为游客提供垂钓、主题食宿等服务。
      “湾区伶仃”号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珠海澳龙船艇科技有限公司建造总包,未来将主要在珠海万山群岛海域开展作业,专注于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鱼等高品质海产。
来源:香港新闻网
本網站所刊登的《大灣區報》上的新聞,版權歸《大灣區報》社所有。未經授權,禁止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