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背景图
中國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1-11-01 18:06:15    文字:【】【】【
摘要: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10月30日發佈,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已經形成萬噸級的工業生產能力,獲得首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證書。該證書由農業農村部於2021年8月頒發, 新飼證字(2021)01號。


在河北曹妃甸投產的首套鋼鐵尾氣生物發酵工業裝置,年產蛋白5000噸。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消息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10月30日發佈,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已經形成萬噸級的工業生產能力,獲得首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證書。該證書由農業農村部於2021年8月頒發, 新飼證字(2021)01號。

  中國農科院飼料所所長戴小楓研究員表示,在人工條件下,利用天然存在的一氧化碳和氮源(氨)大規模生物合成蛋白質,長期以來被國際學術界認為是影響人類文明發展和對生命現象認知的革命性的前沿科學與技術。戴小楓說,蛋白質在自然界的天然合成一般要在植物或者植物體內具有固氮功能的特定微生物體內,在自然光合作用下形成碳水化合物的糖類,再經過多個環節複雜的生物轉換。對此,北京首鋼朗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6年多的研究攻關,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關鍵技術,大幅度提高反應速度、原料物質和能量的轉化效率,實現了工業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質收率最高85%的紀錄,並與中國農科院飼料所合作開展乙醇梭菌蛋白效價評定,共同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項目框架內推廣該產品在飼料行業中的應用。

  專家表示,中國作為世界飼料生產和消費大國,以自主創新研發新型非糧蛋白質,降低和逐步替代對大豆蛋白的依賴,戰略意義重大。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本網站所刊登的《大灣區報》上的新聞,版權歸《大灣區報》社所有。未經授權,禁止下載使用